故事原本很簡單。在房地產互聯網剛起步的時候,出現了兩家企業(yè),很不巧他們都叫搜房網,其中的一家的運營商是道杰士,至今名氣大不;另一家“搜房控股”發(fā)展很快,在紐交所上市。他們的商標官司打了十年之久,而且各級法院、機構的判決不一。最終,不太知名的道杰士勝訴,獲得了“搜房”商標,搜房控股將商標改名為“房天下Fang”。
事情本應到此截止。恰好又是近期,房天下準備借殼萬里股份回歸A股,因其在公告上的措辭原因,道杰士十分不滿,認定其使用“搜房網”的名稱侵犯了商標權,并且擴大打擊面,通過一封公開信指責百度的種種不是,一時成了輿論焦點。法律問題,道德問題,一下子擺上了臺面。
一波三折的判決
要想解開商標迷霧,還需回顧整個判決過程。
“搜房sofang”商標,由道杰士于2003年申請注冊。2006年3月,在商標異議公告期內,搜房控股對此提出異議。2009年10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為搜房控股所提的異議理由不成立,駁回了其異議申請。搜房控股不服,向商評委提起異議復審。
2012年10月商評委在復審裁定中認為,道杰士屬于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據此裁定該商標不予核準注冊。
隨后,道杰士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一審判決維持了商評委的異議復審裁定。道杰士隨后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在二審判決中,法院做出終審,推翻了第一中院和商評委的結論。
由上可以看出,各級法院對于“搜房”這個商標的歸屬權存在不同意見。其核心在于,道杰士是否“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對這一點的理解不同,導致了判決的不同。
打響了品牌,卻輸掉了官司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實,在沒有利益的前提下,沒有人還會為名譽而戰(zhàn),道杰士的創(chuàng)始人李忠表示,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小九九”而公開指責百度。在二審法庭上,道杰士舉證說到:早在發(fā)展初期,當兩家搜房剛剛起步時,雙方都知道對方的存在,還都在相關媒體上表示“各做各的,互不相干”。而由“互不相干”到“大動干戈”,本質上是由于“搜房網”這一品牌出名了,商標的歸屬權重要了,商標帶來的利益大了。
讓“搜房網”出名的,是“搜房控股”,也就是現在的房天下,而非道杰士。有人做過比較:
“從Alexa排名來看,房天下排名在一千名左右,遠遠高于道杰士公司搜房網的六萬多名。甚至還有媒體報道稱,道杰士公司的搜房網,在今年4月份之前,幾乎沒有日訪問量數據,所以,這個六萬多名的排名,是今年4月份開始的數據累計結果。事實上,從兩家流量的對比數據亦可見一斑,第三方數據顯示房天下Fang.com目前日均獨立訪問用戶600多萬,移動流量占到60%以上,人均頁面瀏覽16左右。而道杰士的搜房Sofang.com,每天流量僅數千,最關鍵人均頁面瀏覽僅為1?!?br />
房天下于1999年創(chuàng)立,如今業(yè)務覆蓋中國500多個城市。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得到了高盛和IDG的投資;2005年,房天下引入法國傳媒巨頭Trader的2250萬美元的戰(zhàn)略投資;2006年,搜房網得到世界500強澳洲電訊Telstra 2.54億美元的投資;2010年9月,搜房控股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在《財富》雜志2014年美股“100家高速增長公司”排行第22位,成為5家上榜的中國在美上市公司之一。
反觀道杰士的搜房網,李忠在公開信中承認:“……流量所至,加上中國互聯網和房地產業(yè)的崛起,這家網站(注:指搜房控股)所向披靡。我們和同名網站差距越來越大”、“我的‘搜房網’、還是《北京號簿》黃頁后來的衰落……”
然而,縱使道杰士經營失策、市場縮小,但拿到了終審判決后,就似乎可以站到了道德的制高點,可以展現出一個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形象??v使搜房控股早在1996年成立,但卻因為一開始沒有搶先做好申請注冊工作,引來了日后的商標之爭,甚至被迫改名。
商標之爭說到底還是利益之爭,前兩年,加多寶和王老吉在商標爭奪上寸步不讓,就是雙方都明白,一個品牌的做大是多么艱難,而消亡又是多么簡單。但縱使失去了“王老吉”這個品牌、失去了“紅罐”標識,憑著“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加多寶依舊立于不敗之地。搜房控股的房天下亦復如是,因為本身的積淀和實力在那兒。
不過,為了一勞永逸,后續(xù)沒有商標爭奪這類的煩心事,快法務還是要建議企業(yè)自己的商標還是早注冊早預防,花費并不高,僅需1480元,快法務擔保商標注冊不通過全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