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APP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完全不到位,商標近似查詢不準確、商標類別保護不全、商標注冊不及時等漏洞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從始至終就沒有想過注冊商標和專利的事兒!
那么手機APP要想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都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一、商標注冊要趁早
“產品未動,商標先行”是必須要遵循 的黃金法則。也就是說,在網站和APP的內測階段,就應該開始知識產權部署,打有準備的戰(zhàn)役。即便后來有人想搶注,也毫無成功的可能。在出名之前趁早進行商標注冊,徹底斷了他人搶注商標的心。
我國商標注冊實行“申請在先原則”,也就是說,先到先得,一份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申請,誰先提出的商標注冊申請誰將得到商標專用權。APP在上線之前要經過產品設計、開發(fā)、內測等等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泄密的可能。如果沒有及時注冊商標,一旦被他人搶注,APP就會陷入被動地位,要么花錢買回商標,要么被迫改名,浪費大量前期的營銷成本。
一般來說,APP由LOGO與名稱兩部分組成,任一部分的抄襲都會導致使用者混淆,因此為了防止他人山寨APP,APP的LOGO部分與名稱部分都要申請商標注冊。除此之外,APP的簡稱或者異稱,以及APP內常出現的重要圖形,也要盡量注冊成商標,全面的保護商標,才能從根本上扼殺他人的“傍名牌”念頭。
二、 運籌帷幄,做好商標類別布局
為APP注冊商標時,要有全局意識。
1、APP實際是要下載、運行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軟件,因此,與計算機軟硬件相關的第9類、第42類、第35類、第38類都是APP要注冊的核心類別。除此之外,與金融服務有關的第36類、與運輸相關的第39類、涉及到在線社交網絡服務的第45類等等,都是APP可能涉及到的重要類別。
2、采取國內申請與國際申請相結合的策略,消除未來出現的風險。
3、注冊防御商標,防止傍名牌。比如阿里巴巴集團還順便注冊了阿里媽媽阿里爸爸等一系列的防御商標。讓妄圖傍名牌的人無路可走。
4、根據APP的不同類型拓展類別。在自己專注的業(yè)務方向注冊商標后,也要防著有人在不相干的領域注冊,給自己的業(yè)務添堵。保險起見,可以注冊全類。
三、版權保護不能忘
版權也叫著作權,著作權從作品完成的時候即自動產生,但是考慮到中國特色,切莫因為著作權自動產生而忽視著作權登記。因為一旦發(fā)生APP軟件被盜版或其他著作權被侵犯的情況,著作權登記能幫你大忙。
我們的民事案件遵循“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權利人維權時必須提供自己是著作權人、享有著作權的證據。證明自己是著作權人,需要提供創(chuàng)作底稿、源代碼、設計圖紙等,非常麻煩。要是時間久遠或遺失原始證據更是難上加難。如果當時登記了,就無需費心自證。APP及時進行軟件著作權登記,可以達到快速舉證,降低溝通成本,快速維護權益的目的。
而且,目前一些省市在稅收等方面推出了軟件著作權優(yōu)惠政策,登記著作權的APP還可作為稅收減免的重要依據。
四、專利申請要盡力
一般來說,APP本身作為一種軟件程序是很難得到專利授權的,在我國,APP如果想得到專利保護,則必須和硬件設備相結合,并且能夠實現一定的方法,就可以申請專利保護。也就是說,只有APP中的某項技術或基于APP實現的某種產品具備了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并可以通過技術方案的形式表達,那么,基于APP實現的這項技術方案或產品才可申請專利。
專利權保護的主要就是“構想”,以及由這種構想延伸而出的技術與產品。一旦基于APP實現的這項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專利保護,那么,獲得專利授權后,他人若未經許可擅自實施、使用該專利,則會構成專利侵權,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專利申請不一定要求有實際產品,只要申請人有具體可操作實現的技術方案即可。 我國實行“先申請原則”,因此,專利申請同商標注冊一樣,要趁早。
知識產權時代,商標專利著作權都缺一不可,為了APP的長治久安,馬上行動起來吧,越快越安心。
推薦閱讀: 我們能從搜狗百度專利戰(zhàn)中學到什么?